专业名称: 计算机应用技术
学制: 二年
一、 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,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、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初级计算机专业人才。学会计算机系统管理、资源管理,能进行计算机维护、系统设计和软件编程。
二、教学模式与特点
(一)本计划是按照校企合作分段式培养“双元制”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安排的。第一年安排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基础课程,在学校完成教学工作;第二年安排专业课程,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工作。在专业课的教学安排上,理论教学和实操技能训练学时比例一般应掌握在1:2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微机操作、微机维护、程序设计、图形设计处理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技能,并具有一定的创新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。
(二)素质要求
1、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和方法。
2、熟悉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系统结构,能从事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。
3、掌握网络技术及应用,具备网络安装、使用和维护的能力。
4、对软件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了解,受到应用方法和开发技术的初步训练,具备较强的程序分析和设计能力。
5、具备一定的系统硬件分析和设计能力。
6、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,能较顺利的阅读本专业的书刊、资料和文献。
(四)计划中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实施以核心专业课为基础展开,核心专业课为:电工电子技术、计算机组成原理、数据结构、数据库系统及应用、操作系统原理、微机原理及应用、人工智能概论、汇编语言、微控制器技术与应用、软件工程、计算机网络技术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,核心专业课的教学内容都必须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。在理论教学上,由任课教师按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教学;在上岗实践中,由指导老师按操作规程指导学生进行实操技能训练。
三、招生对象及学习年限
本专业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、中职及技校毕业生,按两年安排教学计划进程表。
四、 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
(一)本计划的课程由文化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组成。文化基础课含政治课和文化课,核心专业课主要有:财务管理、计算机应用技术、计算机原理、高级语言程序设计、办公自动化原理与应用、管理信息系统、数据库原理及应用、管理信息系统、计算机王璐等课程。每门课程都包含学生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。总学时不少于1500学时(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总学时数)。
(二)本计划所列核心专业课程一般应安排考试和技能考核,每学期考试考核门数不超过4门。
五、课程说明
(一)文化基础课
(l) 大学语文、(2) 高等数学、(3) 大学英语、(4) 计算机应用基础、(5) 邓小平理论、(6)管理学原理
(二)核心专业课
(7)操作系统: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。该课程是从资源管理的观点出发讲授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,实现原理和设计方法。包括:处理器管理、存储管理、文件管理、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及用户界面,以及讨论有关进程的互斥、同步、通信与死锁。通过对若干实例的介绍进一步阐明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巧。
(8)数据库原理: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。讲授数据库系统的原理与使用,介绍以关系数据库为主的典型模型,数据库规则化理论、数据库设计以及关系数据库的国际标准语言SQL。通过本课程学习,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、原理和方法,学会使用数据库系统,具有初步设计数据库、应用系统能力,为今后有关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,为开发数据库应用提供准备。
(9)软件工程: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。本课程着重介绍软件工程方法学,包括软件生存周期模式,软件工程标准,软件开发规则,方法学概念等;软件开发实践,包括软件生存周期和各个阶段,注重于结构化分析,结构化设计等方法;新近发展的软件工程实践,包括面向对象的方法学等;以及CASE工具等。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各个步骤及其基本方法。通过实习,能熟悉开发一个软件系统的过程。
(10)计算机网络: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。本课程着重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,网络各层的功能和协议,以及当今计算机网络领域采用的最新技术,包括链路控制,路由选择。流量控制,多路访问,传输控制,网络互连,安全与管理,高层协议,协议工程,性能分析等技术原理和设计方法。
(11)计算机组成原理: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果。本课程介绍指令系统和中央处理器组织,数据传递路径和指令控制流程,存储管理,微程序设计,中断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等,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,组成方法及其相互关系,熟悉一些典型计算机的组成原理,弄清硬件对软件的接口界面,为学习软件后续课程作准备。
(12)汇编语言: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型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,80X86微处理器的结构和指令系统,汇编语言和汇编程序设计,存贮器组织;可编程接口芯片及其应用;输入/输出接口,A/D、D/A转换器、微型计算机的中断系统;总线技术;典型微型计算机系统。
(13)计算机引论: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。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的概念、组成和含义;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结构和各种部件的功能及用途;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素养;Windows/DOS/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及基本知识;高级语言(如VB)的基本知识,编程方法及一些技巧;数据库系统与应用的开发。这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入门课,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后继知识,养成良好计算机素养。
(14)基本电路与电子学: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课。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,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,正弦交流电及动态电路分析,晶体管放大器,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及应用,振荡器和电源电路。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、计算、应用电子线路的能力,掌握各种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,有助于学生对后续课程的理解与掌握。
(15)数字逻辑电路与逻辑设计:本课程是计算机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。主要讲解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,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、时序电路,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及应用,A/D与D/A转换器。为本专业的必修课程。
(160算法与数据结构(DATA STRUCTURE):算法与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。主要讲解数值计算与非数值计算中的基本数据结构:结性表、栈、队列、数组、广义表、串、树、图、文件等,以及它们在计算机内的存储形式,与这些数据结构相在的运算和算法。此外还介绍排序和查找算法分析。数据结构介于数学,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,它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。
八、教学计划进程表(函授三年用)
课程类别 |
课程序号 |
课 程 名 称 |
课 内 学 时 数 |
各 学 期 学 时 分 配 |
共计 |
其中 |
第一学年 |
第二学年 |
第三学年 |
讲课 |
实验 |
设计 |
一学期 |
二学期 |
三学期 |
四学期 |
五学期 |
六学期 |
公共基础课 |
1 |
高等数学 |
80 |
16 |
|
|
16 |
|
|
|
|
|
2 |
大学英语 |
96 |
18 |
|
|
9 |
9 |
|
|
|
|
3 |
大学语文 |
80 |
16 |
|
|
16 |
|
|
|
|
|
4 |
邓小平理论 |
56 |
10 |
|
|
10 |
|
|
|
|
|
5 |
计算机基础 |
60 |
12 |
|
|
12 |
|
|
|
|
|
6 |
会计学基础 |
60 |
12 |
|
|
|
12 |
|
|
|
|
|
7 |
体育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8 |
电工电子技术 |
60 |
12 |
|
|
|
12 |
|
|
|
|
职业基础课 |
9 |
C语言程序设计 |
56 |
12 |
|
|
|
12 |
|
|
|
|
10 |
计算机组成原理 |
68 |
14 |
|
|
|
|
14 |
|
|
|
11 |
数据结构 |
40 |
8 |
|
|
|
|
8 |
|
|
|
12 |
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|
56 |
12 |
|
|
|
|
12 |
|
|
|
13 |
操作系统原理 |
46 |
10 |
|
|
|
|
10 |
|
|
|
职业技术课 |
14 |
微机原理及应用 |
60 |
12 |
|
|
|
|
|
12 |
|
|
15 |
人工智能概论 |
56 |
10 |
|
|
|
|
|
10 |
|
|
16 |
汇编语言 |
46 |
10 |
|
|
|
|
|
10 |
|
|
17 |
微控制器技术与应用 |
46 |
10 |
|
|
|
|
|
10 |
|
|
18 |
软件工程 |
64 |
12 |
|
|
|
|
|
12 |
|
|
19 |
计算机网络技术 |
56 |
12 |
|
|
|
|
|
|
12 |
|
|
20 |
多媒体技术 |
50 |
10 |
|
|
|
|
|
|
10 |
|
|
21 |
微机诊断与维修 |
46 |
10 |
|
|
|
|
|
|
10 |
|
职业规划与岗前培训 |
|
|
|
|
|
|
|
|
|
|
毕业实习 |
300 |
|
|
|
|
|
|
|
12周 |
|
毕业设计(论文) |
100 |
|
|
|
|
|
|
|
|
4周 |
合计 |
|
|
|
|
|
|
|
|
|
|
|